You are here

分離焦慮症

31 December, 2015 - 11:58

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與照顧者的依附關係對兒童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與照顧者分開時,嬰兒一般會感到不安並嚎啕大哭。但當嬰兒長大,會明白即使照顧者不在視線範圍內,照顧者仍然存在,且會回來讓他們繼續依附。可是,患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卻不能忍受分離,並因而引起極度不安和焦慮的情緒,甚至到了青少年期仍未能克服,造成對父母過分依戀。

分離焦慮症的行為特徵如下:

  • 與父母或照顧者短暫分離或即將分離時,會感到極度不安;
  • 持續和過度害怕會失去父母或照顧者,或者擔心他們會遭遇不測;
  • 拒絕離開照顧者去上學或參加任何社交活動;
  • 過度害怕獨處;
  • 照顧者不在旁便無法入睡;
  • 經常有失去或離開照顧者的惡夢;
  • 與照顧者即將分離時,經常表示身體不適。

請閱讀指定教科書,頁673—675。

兒童面對嚴重創傷事件,如目睹意外、父母入院或迷路後,也可能出現以上症狀,但不會持續。若症狀持續超過四星期且嚴重阻礙其日常生活,才會診斷為患有分離焦慮症。分離焦慮症有不同的成因,患有此障礙的兒童會較害羞、敏感和多需求

分離焦慮症的成因

分離焦慮症的形成與生物因素(如家族遺傳及性格特質)、對環境的反應,以及父母的性格和管教方式有關。

  成因
生物因素
  • 家族成員或父母有焦慮或恐慌症
  • 天生有行為抑制特質如敏感和害羞
對環境的反應
  • 經歷創傷事件(如目睹意外、父母入院或迷路)
父母的性格及管教方式
  • 父母有焦慮傾向
  • 父母採用過分保護和缺乏獨立的管教模式
 

約2—4%的兒童有分離焦慮症,較多發生在女孩身上。若不治療,會使兒童荒廢學業,阻礙他們的正常社交發展如建立同輩關係,甚至在成人期出現其他精神障礙,以及較難獨立生活。

分離焦慮症的治療

主要治療是認知行為治療,目的是教導兒童鬆弛的技巧,例如自言,並採用行為增強法來進行漸進式分離。藥物治療如抗抑鬱藥或鎮靜劑,一般對治療分離焦慮症效果不大。近來有學者提議用按摩治療來降低焦慮,這方法更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相信你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品行障礙和分離焦慮症這三種行為問題已有一定瞭解,請完成測試題三以檢視所學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