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对复杂社会现实的局部解释说明。就其本身而言,有好的解释也有坏的解释,因此有好的理论也就有坏的理论。如何衡量某个理论的好坏?不同的研究者提供了不同的标准,下面我们列出一些重要的标准:
逻辑的一致性:理论的构念、命题、边界条件和假设是否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如果一个理论的构建模块不具有一致性(例如,理论假设理性,但是其构念的定义蕴含着非理性),那么这个理论是一个不好的理论。
解释力:某个给定的理论能够多大程度解释(或预测)现实?好的理论显然比其他理论更好地解释了目标现象,在回归方程中通常用方差(R2)来度量。
可证伪性: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20世纪40年代曾指出,理论若是有效的,那么它必须具备可证伪性。可证伪性确保了当实证数据与理论命题不相符时(研究者可以使用实证数据来检验理论),理论是可被证明为误的。换句话说,若无法通过实证检验,这个理论就是错误的。重复的表述,例如“气温高的天是热天”无法通过实证检验,因为热天被定义(及衡量)为气温高的天,因此,像这样的表述不能被视作理论的命题。可证伪性要求存在反义的解释,这使我们可以充分度量构念。然而,理论具有可证伪性并不代表着理论应该是错的。如果一个理论基于实证证据确实是错的,那么从一开始它就是个不好的理论。
简约性:简约性检验了利用少数变量从多大程度上解释现象。这个定义出自14世纪英国逻辑之父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kham,亦被称作“Ockham’s razor”或“Occam’s razor”),他认为在众多能充分解释被观测证据的理论中,最简单的理论(运用最少变量或者最少设定的假设)是最好的。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总是牵涉到众多的变量。然而,这却违背了建立理论的目标——简化和归纳事实。简约性与给定理论的自由度有关。简约的理论有着更高的自由度,这使得该理论更易于跨环境、跨假设和跨人群的归纳。
- 4333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