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正如在上一章所讨论的,案例研究是针对一个或多个研究站点的现象进行集中纵向研究以期获得详尽的情境化的结论或对研究现象的动态过程进行理解的方法。案例研究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设计,因为其既可以用作阐述性研究以构建理论也可以用作实证研究以验证理论。上一章已经对案例研究的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典型示例。案例研究者应该是社会情境中的中立观测者(直接观察)而不是积极参与者(参与者观察)。像其他诠释性研究方法一样,能否从案例研究中获取有意义的结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的观察技巧与整合能力。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但其采用实证研究设计旨在理论检验而非理论构建(之所以在本章讨论是因为缺乏合适的地方)。这是一种交互式设计,其假定复杂的社会现象最好可以通过在这些现象中引入改变、干涉、或“行动”并观察这些行动对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来进行研究。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经常作为一个咨询顾问或者组织成员嵌入到这种社会情境中(例如一个组织),发起应对一个社会问题的行动,然后查看其行动是如何影响现象的,同时可以从行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来学习并生成深刻的见解。行动的例子包括组织变革项目,如将新的组织过程、流程、人或技术引入组织,或者替代那些旧的,以期提升一个组织在其商业环境中国的绩效或利润。研究者的行动选择应基于理论,这些理论能够解释这些行动为什么或如何带来预期的社会改变。理论的验证可以通过查看所选择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修复了目标问题而实现。同时进行的问题解决与见解生成是行动研究区别与其他研究方法(其可能不涉及问题解决)和咨询(其可能不涉及见解生成)的关键属性。因此,行动研究是连接研究与实践的很好的方法。
行动研究有几种变化形式,而这些方法中最有名的是萨斯曼和埃弗雷德(1978) 1 设计的参与型行动研究。这种方法遵循一个由五个阶段组成的行动研究循环:(1)诊断,(2)行动计划,(3)行动开展,(4)评估,(5)学习(见图表 12.1)。诊断包括在社会情境中确认与定义问题。行动计划包括确认与评价针对问题的备选方案并基于理论原理决定未来将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行动开展是执行计划的一系列行动。评估阶段分析发起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解决了原来的问题,即根据理论得出的效果是否在实践中真实发生。在学习阶段,利用从行动评价中得来的体会与反馈以形成对问题的领悟并对未来的行动的修改或改进提出建议。基于行动评估与学习,应对行动进行修改或调整以更好地解决问题,然后根据修改的行动重复这个研究循环。一般建议将整个行动研究循环至少遍历两遍,这样从第一次循环中学到的知识可以被用于第二次循环的实施过程。数据收集主要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其他的技术如访谈或文档证据也可用于佐证研究者的观察。
人种志法。人种志研究法源于人种志学,其强调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对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者必须在其社会文化环境中浸入很长一段时间(一般8个月到2年),并应参与、观察和记录所研究的文化及其社会参与者在该自然情境中的日常生活。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是参与型观察,数据分析包括“意会”的方法。此外,研究者必须做大量现场笔记,用细节描述来记录其体会,这样读者才能像研究者一样感受到同一个文化。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起两个作用:利用其特殊的知识与参与来形成深刻理解(理论)以及说服学术界知晓所研究的现象的跨情境本质。
人种志学研究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珍妮·古道尔关于灵长目行为的研究。在该研究中,她与黑猩猩一起生活在其位于冈贝国家公园的栖息地,观察他们的行为,与他们进行互动,共享他们的生活。在此过程中,他掌握并记录下黑猩猩是如何寻找食物与庇护,他们是如何与同类进行交往,他们的沟通方式以及交配行为等。更近的一个例子是迈拉·兰格(1996) 2 关于有子女受到有生命威胁的疾病的家庭的决策行为的研究,以及影响这种决策的物理、心理、环境、道德、法律与文化议题。研究者跟踪了大约80个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儿童及其家庭2年以上的时间。数据收集包括参与型观察以及与儿童及其父母与亲属以及医疗提供者之间的交谈,从而整理他们的生存体验。
现象学。现象学是一种强调研究有意识的体验并将此作为理解我们周围的现实的一种方式。它基于20世纪早期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的想法,认为人的体验是一切知识的源头。现象学对与有意识的体验(如人的判断、看法与行动)相关的现象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分析,从而实现(1)从相关参与人的各种主观看法来体会与描述社会现实,以及(2)理解这些主观感受背后的符号意义(“深度结构”)。现象学调查需要研究者摒弃其任何先见与个人偏向,置身于参与者的情境,设身处地感受这种情景,从而对影响参与者的思考、感受与行为的深度结构进行充分理解。
有些研究者将现象学看作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研究方法。针对这个批判,乔治和乔治(2003) 3 开发出一种存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指导该领域的研究。如在图表 12.2中所示,这种方法可以分作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两个阶段。在数据收集阶段,首先对置身于某个社会现象中的参与者进行访谈以获取其关于调研现象的主观感受与观点。示例性的问题可以是“你能否描述下你平常的一天”或“你能否对那个特别事件给出更细节的描述”。对这些访谈进行录制并抄录,以备进一步分析。在数据分析阶段,研究者阅读记录以(1)获得一个整体印象,并(2)列出那些能够代表参与者主观感受的“显著性单元”。显著性单元的例子是某种概念如“感受到的空间”和“感受到的时间”,这些都可用于对参与者的心理感受进行归档。例如,参与者是否在体验一种现象(“感受到的空间”)时感到安全、轻松、深陷其中或快乐?参与者是否感受到压力、慢速或不连续(“感受到的时间”)?现象学分析应该考虑参与者的临时景象(即他们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感觉),研究者必须通过想象将自身换位于参与者的情景(即临时生活在参与者的生活中)。将参与者的生活感受采用陈述方式或或主题刻画方式进行描述,并在这种脆弱与模糊的生活感受中确定参与者所表达的意思的多个层面。
- 4224 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