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公式对多个构念(即组成部分)进行衡量并加总计算其得分。它不同于量表那样需要集合衡量,但是指数衡量的是构念的不同维度或同一维度。比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就是众所周知的指数。美国劳工部劳动统计局每个月都要计算这个指数。CPI指数衡量的是消费者通常为商品和劳务支付多少,这个指数分为五类(食品和饮料、房地产、服装、交通、医疗、娱乐、教育、通讯、和其他商品和服务领域),每类可进一步细分为200多个物品。政府人员每个月对全国各地80000多种物品的当前价格进行统计。考虑到每种物品购买的地点和购买的可能性,计算指数时需要使用复杂的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师运用一定的规则和公式对这些价格进行加总得到综合指标值。
另一个指数的例子是社会经济状况指数,也叫做邓肯社会经济指数。这一指数综合了收入,教育和职业三种构念。收入用美元来衡量,教育用受教育年限或者所获学历来衡量,职业根据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层次水平。结合这些不同的衡量角度,对“职业教育”(某个职业中受过一年或者一年以上大学教育的人数比例)和“职业收入”(某个职业中收入高于特定的年收入的人数比例)进行加权组合,得到综合社会经济状况指标值。然而,研究人员对社会经济状况指数的衡量有很多的争议和不同的看法。
构造指数的过程与量表开发的过程类似。首先对指数及其组成部分进行概念化(定义)。这看似简单,但是对于指数中到底应该包含哪些部分(构念),人们对此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在社会经济状况指数中,收入难道不和教育和职业相关吗?如果相关,我们应该仅考虑一个组成部分还是应该仍然考虑三个组成部分呢?回顾这方面的文献,运用这方面的理论,或者向专家及关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咨询等可能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对各组成部分进行操作化定义和衡量。比如,你怎样对职业进行分类,特别地,一些职业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比如,在互联网出现前是没有网站开发这一职业的)。最后,确定计算指数值的规则和公式。同样地,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主观影响因素。最后,还要根据现有的或者新的数据来验证所得的指数值。
虽然指数和量表最终都是通过数值得分来代表所感兴趣的构念,但是它们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首先,指数通常由互不相同的部分组成(比如,社会经济状况指数中的收入,教育,职业)而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衡量。但是量表包含的语句是相似的,这些语句用的是相同的评级尺度(如五等级的李克特量表)。第二,指数通常综合的是客观的可衡量的值,比如价格或者收入等。但是量表的设计是为了评估主观的或者判断性的构念,如态度,偏见或者自尊等。一些人认为量表研究方法的精细度高于指数研究方法。但是,其他人认为指数研究方法同量表研究方法有相同的精细度。虽然如此,指数和量表都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工具。
- 2903 reads